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就业保障是?
1、部属公费师范生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国家鼓励公费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公费师范生由于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等特殊原因不能回生源所在省份任教的,应届毕业前可申请跨省就业,经所在学校、生源所在省份和接收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跨省就业手续。
2、省属公费师范生
由于每个省份关于公费师范生的政策会有一定差异,因为老师以山东省为例,为大家整理山东省公费师范生毕业后怎么分配工作。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21年公费师范生政策:
公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安排到学科教师紧缺的农村学校。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组织用人单位与公费师范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专项招聘,通过竞岗选聘、双向选择等方式为公费师范毕业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确保符合入职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均有编有岗。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直接安排会回学籍所在地进行任教,确保有编有岗。教育部发文,明确指出,要保障符合就业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而且特别强调:2021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公费师范生离校前须全部落实任教学校。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尊师重教的一大举措。公费师范生这一政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到2021年已经有10多个年头。10多年来,国家都异常重视公费师范生的入编入岗问题。
每年都要出台相关文件,对公费师范生的就业作一强调部署,要求一定要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国家对公费师范生的重视。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义?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909万,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等政府部门要求各地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的同时,全力开发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万家庭的收入和生活需求,关乎社会稳定,提高幸福指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各级领导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毕业生如何做好就业权益保护?
一、侵犯毕业生权益的几种情形: 1、就业歧视。
涉及年龄、性别、相貌、血型等各方面。2、潜规则。人脉、户籍、学校学历歧视等。3、劳动报酬权遭到忽视。4、毕业生隐私权遭到亵渎。隐私被询问、个人信息被泄露。5、大量就业陷阱。欺诈陷阱、劳动合同陷阱、押金陷阱等。二 、预防对策: 1、国家制定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2、政府要加大就业市场将管力度; 3、高校要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用人到位要加强自律,规范企业招聘和员工管理制度; 4、毕业生要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如何利用保障支撑自己的就业?
一方面,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部分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政策实施期限,同时可考虑使用一部分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来化解无力承受减免政策所带来基金缺口的地区现实困难,确保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及时纳入减免缴费政策的覆盖范围,降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
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当前采取的主要是稳岗返还措施,截至4月19日已有302万户企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388亿元,为受益企业及时纾困解难,但相对于我国失业保险5000多亿元的基金结存规模而言,这种支持的力度还可适度加大,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惠及更多用人单位,同时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等。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保障拓宽就业空间。
一是社会救助可扩大范围。结合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社区建设滞后问题,可考虑将一部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共资源与社区建设及发展有机结合,在继续保障低保对象中的就业困难者实现就业的同时,将低保边缘群体中的就业困难者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同时,视情将一部分全职公益岗位分解成半职岗位,给予更多的就业困难者以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及相关服务。将大力发展老年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及相关公共服务,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培育民生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着力点,提高政策精准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0